文化自信与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医疗从业者应该拥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这样对社会、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中国文化传统,并且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尊崇与认同。对口腔医学而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是教育以及医学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不容乐观的现状及其原因。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措施,旨在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的重要性。
一、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现状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然而,口腔医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现状往往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身人文素养不足。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我国口腔医学生的在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医学在大部分院校中高考录取分数普遍较高,因此要求口腔医学生的文化成绩过硬,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学生在文化成绩的投入时间较多,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投入就随之减少;其次,在校口腔医学生前三年要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之后才能进行口腔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导致时间少任务重,很难顾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因此出现了“口腔知识型”人才的“机器化”[1]。
2.人文关怀缺乏。医学教育之父奥斯勒曾说过:“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现代医学发展已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求医生有精湛的医学技能,同时要求医生有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然而,目前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意识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口腔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有一部分人因缺乏人文关怀理念,无视患者的情感需要,把患者当作有待修补的机器,完全将患者物化、技术化[2]。
二、“文化自信”与口腔医学人文素养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应以行为与精神为准则,对国家、民族、政党的肯定,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坚定的信念[3]。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批批著名医药学家,他们兼具东方特质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无不是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大医者;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与共识破裂的时期,回归优秀传统,再造文明理念只是个时间问题[4]。文化自信,不应局限或故步自封在原有的传统文化,更应该是继承与发展,同时要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5]。
三、文化自信与口腔医学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全面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文化自信下引导口腔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口腔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具体路径如下。
1.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的机会。口腔医学生由于课程多,任务繁重,在前三年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增加思政教育以及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的本科生安排了一个临床志愿者的工作,学生可以对口腔医学的具体日常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还增加思政教育以及学科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今后对专业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培育”课时的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
2.在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生转变为口腔医生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在这一年的实习期间,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的操作技能,特别是要求培养学生自己完成患者的接诊、治疗与随访,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道德感,让学生真正在临床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3.全面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团队。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要素,“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不同学科树立党员先锋模范岗,模范教师结合临床实践工作对科室学生进行思政培育。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直接面对者,针对高校教师,学院在不同程度上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组织青年教师到各大名校以及国外进修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腔医学教师的人文素养。